首页 >> 新闻美文 >> 正文

赵大良:由EI刊源调整聊到的:贵在坚守

作者:赵大良来源:发布时间:2013/3/18 13:10:03浏览量:3969

今天,在办公室和网上,我与同事、网友聊了两个主题,这两个主题实质上可以反映一个本质,那就是“学术需要坚守”。

聊天的第一个主题就是:“《工程索引》的刊源调整名单”。近日,《工程索引》(EI)公布了新的刊源名单,刊源期刊数共计3681种,其中中国大陆期刊173种,与上一年相比较中国大陆的期刊减少了31种,其中大学学报减少9种、专业期刊减少22种,按主办单位统计,高校19种,其他科研院所12种。在此之前就有人向我咨询:“是否了解相关动态?”名单公布后,有人则不解,猜测有什么“新的评价指标?”在剔除出的名单中,我看了一下,至少有一些刊物之前的一些做法与此次的被剔除是相符合的。因为,借“被收录”来换取一些世俗的利益这本身就与学术期刊的要求是不一致的,说的明白一点就是利用学术期刊,利用得有些过分。我曾经在EI座谈会上的一句得到认可的话也能说明:“数据库与期刊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争取得到读者或者说是用户的认可,如果我的学报得到了读者的认可,而数据库不收录不仅是我的损失,也是数据库的损失。”因此,我一致不太关心EI的“年终评估”,因为只要我“为读者办刊,EI就会收录,否则我也没有必要不服。”无论期评估指标如何变化,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学术内容本身,二是学术内容的表现形式。只要努力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就会适应读者的需求,就会得到数据库的认可和青睐。

当然,我们需要研究什么样的学术内容是读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但是这两个指标却能反映出来的实实在在的学术影响力。学术内容的表达形式,那就不用说了,规范、明晰和充分是无止境的追求!但是,如果存在缺陷是很容易被看出来的。我常常强调的“错误是水平问题,而遗漏是态度问题。”没有严谨的态度很难让人相信你的研究,相信你的报道结果。但是,在浮躁的年代,人们可以一时提升指标,但不可能持久并且不可能没有表现,比如说我提议创建的“互引指标”就是对串通引用的揭示。

第二个主题就是:我的编辑明显感觉到,近一个时期的来稿量增加,特别是校内一些牛教授学生的稿件,由一味追求国外期刊转而光顾中文期刊。这个问题,在2004年学校发文评教授不承认中文文章——认为国际知名大学的教授应该有国际影响——开始,我就认为过于极端,持续不了太久。算起来,我也是咬住牙关、坚持标准——无论校内校外,以学术水平评价为主要指标、不求人也有八年半的时间了!尽管是难于“抗战”但是总还是坚持到了回归的时候。在这八年多的时间里,全国百种杰出期刊学术期刊的名单是进进出出,但总算是没有大的滑坡。现在的回归,也是坚守的结果,没有被“导向”误导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希望能够在全国一片新风的形势下,我们的学术出版、科研评价能够回归本质。

这两件事,我概括为一个本质,那就是“学术与做人一些,都有其本质的东西”,只要坚持,总有回归的一天!当然,在这种坚守的过程中损失了许多人们所追逐的东西——利益,但保住了的是品质!我有一个比如,就如同:太阳天天是东边升起来,西边落下去。我们如果贪婪地想24小时享受阳光,那么就需要追着太阳跑。在大家都追逐太阳的过程中,沐浴在太阳光芒之下的同时也累死了一批、拼杀了一批。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少些贪婪,满足于门前的阳光,满足于尽情地享受那10个小时的阳光或者是云开雾散后的短暂阳光,太阳西落的时候,好好地睡上一觉?

为此,今天中午下班的路上,拟了一首七绝,现一并分享:
守住门庭待日出,何需逐日弃茅庐。
偶得雾散天晴好,自有山花碧草铺。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721-670691.html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