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检索    检索词:    高级检索
     排序:相关度 OA 时间 被引次数 点击次数 下载次数 共有10000条符合的查询结果,以下是第2311-2320项 搜索用时 80 毫秒
[首页] « 上一页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下一页 » 末  页»
2311.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对抗样本是一种包含攻击者所精心设计的扰动的样本,该样本与其对应的自然样本的差异通常难以被人眼察觉,却极易导致深度学习模型输出错误结果。深度学习模型的这种脆弱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对抗防御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然而,随着攻击技术和应用环境的不断发展… …   相似文献
2312.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分类作为SAR图像应用的重要底层任务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SAR图像分类是处理和分析遥感图像的重要手段,在环境监测、目标侦察和地质勘探等任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SAR图像分类任务存在小… …   相似文献
2313.
目的 图像合成方法随着计算机视觉的不断发展和深度学习技术的逐渐成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体验。然而,用于传播虚假信息的恶意篡改图像可能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使人们对数字内容在图像媒体中的真实性产生怀疑。面部编辑作为一种常用的图像篡改手段,通过修改面部的五官信息来伪造人脸。图像修复技术是面部编辑常用的手段之一,使用其进行面部伪造篡改同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干扰。为了对此类篡改检测方法的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本文制作了面向人脸修复篡改检测的大规模数据集。方法 具体来说,本文选用了不同质量的源数据集(高质量的人脸图像数据集CelebA-HQ及低质量的人脸视频数据集FF++),通过图像分割方法将面部五官区域分割,最后使用两种基于深度网络的修复方法CTSDG(image inpainting via conditional texture and structure dual generation)和RFR(recurrent feature reasoning for image inpainting)以及一种传统修复方法SC(struct completion),生成总数量达到60万幅的大规模修复图像数据集。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由FF++数据集生成的图像在基准检测网络ResNet-50下的检测精度下降了15%,在Xception-Net网络下检测精度下降了5%。且不同面部部位的检测精度相差较大,其中眼睛部位的检测精度最低,检测精度为0.91。通过泛化性实验表明,同一源数据集生成的数据在不同部位的修复图像间存在一定的泛化性,而不同的源数据制作的数据集间几乎没有泛化性。因此,该数据集也可为修复图像之间的泛化性研究提供研究数据,可以在不同数据集、不同修复方式和不同面部部位生成的图像间进行修复图像的泛化性研究。结论 基于图像修复技术的篡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骗过篡改检测器,对于此类篡改方式的检测方法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提供的大型基于修复技术的人脸篡改数据集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丰富了数据多样性,为深入研究该类型的人脸篡改和检测方法提供了有力的基准。数据集开源地址https://pan.baidu.com/s/1-9HIBya9X-geNDe5zcJldw?pwd=thli。… …   相似文献
2314.
  
当前的开放域信息抽取(OpenIE)方法无法同时兼顾抽取结果的紧凑性和模型的性能,导致其抽取结果不能更好地被应用到下游任务中。为此,提出一个基于双仿射注意力进行表格填充及迭代抽取的模型。首先,该模型通过双仿射注意力学习单词之间的方向信息、捕获单词对之间的相互作用,随后对二维表格进… …   相似文献
2315.
  
对文本中诸如实体与关系、事件及其论元等要素及其特定关系的联合抽取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项关键任务.现有研究大多采用统一编码或参数共享的方式隐性处理任务间的交互,缺乏对任务之间特定关系的显式建模,从而限制模型充分利用任务间的关联信息并影响任务间的有效协同.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协作表… …   相似文献
刘小明  王杭  杨关  刘杰  曹梦远 《电子学报》2024,52(6):1955-1962
2316.
  
基于云-边缘计算的车联网(Cloud-Edge computing for the Internet of Vehicle,CEIoV)能够支持大规模车辆的实时访问与服务请求,为了保证其内部资源的安全性,需要对车辆进行身份认证而后才能接入CEIoV;但是车辆本身处于运行状态且计算… …   相似文献
2317.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用于信道估计的导引占用宝贵的传输资源且消耗用户设备发射机能量.为应对这一困境,提出差分检测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信道估计方法.在发射端,将发送数据进行差分编码.在接收端,将差分译码后的数据视为发射的导引,借助面向判决信道估计思想,捕获信道估计的初始特征;在捕获到的… …   相似文献
2318.
  
基于差分隐私的深度学习隐私保护方法中,训练周期的长度以及隐私预算的分配方式直接制约着深度学习模型的效用.针对现有深度学习结合差分隐私的方法中模型训练周期有限、隐私预算分配不合理导致模型安全性与可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据特征相关性和自适应差分隐私的深度学习方法(deep le… …   相似文献
康海燕  王骁识 《电子学报》2024,52(6):1963-1976
2319.
  
针对现有主动轮廓模型(Active Contour Model,ACM)无法进行准确高效的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水陆分割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加权混合符号压力(Signed Pressure Force,SPF)主动轮廓的新模型.该模型将中… …   相似文献
沈嘉程  韩斌  鲍秉坤 《电子学报》2024,52(6):2000-2010
2320.
  
能量侧信道分析是通过对密码设备运行时的能量消耗进行分析,推导出运行时的操作及操作涉及的敏感中间值.对密码设备进行能量泄露量化评估是分析密码设备信息泄露程度的重要手段,目前主流的评估方案主要关注于能量迹上单个样本点的泄露,并未充分考虑高阶攻击模型下的泄露评估问题,对于采用掩码防御措… …   相似文献
洪亮  翟元洁  王嘉熙  郑健  胡伟 《计算机学报》2024,47(6):1355-1371
[首页] « 上一页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下一页 » 末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