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检索    检索词:    高级检索
     排序:相关度 OA 时间 被引次数 点击次数 下载次数 共有10000条符合的查询结果,以下是第2211-2220项 搜索用时 78 毫秒
[首页] « 上一页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下一页 » 末  页»
2211.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检测是目前IDS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该文对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用户行为异常检测模型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检测模型.该模型利用多种长度不同的shell命令序列表示用户行为模式,建立多个样本序列库来描述合法用户的行为轮廓,并在检测中采用了以shell命令… …   相似文献
2212.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纸币清分是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目前人民币的机器清分技术还是我国的一项空白.提出了一种用于高速纸币清分机的实时人民币识别方法,该方法提取了纸币图像的方向块特征,将人民币的长度和宽度作为识别特征,采用了改进的Kohonen网络设计了识别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取得了较高的识别… …   相似文献
2213.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依赖性的不断增强,网络系统的可信赖性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对可信赖性的概念及其主要性能指标进行论述,并对系统可信赖性各种模型方法及求解特点作了分类比较.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随机Petri网(SPN)对网络系统可信赖性建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着重研究了随机… …   相似文献
林闯  王元卓  杨扬  曲扬 《电子学报》2006,34(2):322-332
2214.
下载全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待匹配人脸图像与库存原型图像之间姿态和光照的差异是自动人脸识别的两个主要瓶颈问题,已有的解决方法往往只能单独处理二者之-,而不能同时处理光照和姿态问题.提出了一种对人脸图像中的姿态和光照变化同时进行校正处理的方法,即通过光照不变的3D人脸重建过程,将姿态和光照都校正到预先定义的标… …   相似文献
2215.
下载全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问题之一,多约束的服务质量路由(QoSR)用来寻找一条同时满足多个约束条件的可行路径.然而,该问题具有NP完全的复杂度.将模拟退火引入多约束QoSR计算中,首先使用非线性能量函数将多个QoS度量转化成单一能量,然后基于模拟退火的方式求解最小能量路径.首先概述… …   相似文献
崔勇  吴建平  徐恪 《软件学报》2003,14(5):877-884
2216.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面对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服务器需要具备提供大量并发访问服务的能力。利用服务器集群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介绍了集群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在Linux环境下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217.
下载全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语音与唇动面部表情的同步是人脸动画的难点之一.综合利用聚类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学习语音信号和唇动面部表情之间的同步关系,并应用于基于MEPG-4标准的语音驱动人脸动画系统中.在大规模音视频同步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无监督聚类发现了能有效表征人脸运动的基本模式,采用神经网络学习训练,实现… …   相似文献
2218.
下载全文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前大多数的Peer-to-Peer(P2P)系统只支持基于文件标识的搜索,用户不能根据文件的内容进行搜索.Top-k查询被广泛地应用于搜索引擎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可是,由于P2P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分散的系统,在纯的P2P环境下进行top-k查询是具有挑战性的.提出了一种基于直… …   相似文献
何盈捷  王珊  杜小勇 《软件学报》2005,16(4):540-552
2219.
下载全文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解决LFMCW雷达运动目标的检测和距离速度去耦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将动目标检测与频域配对相结合的MTD-领域配对方法。该方法通过MTD实现对不同模糊速度目标的检测和分类,以简化差拍信号频谱,然后利用对称三角线性调频连续波上/下扫频段多普勒频移的对称性,实现动目标距离速度去耦合。… …   相似文献
2220.
下载全文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本文在利用八叉树结构表达三维实体布局块及布局空间的基础上,根据八叉树同构节点匹配的思想设计了一个三维实体布局的启发式算法,并提出了三环图方法,解决了八叉树节点的同构识别问题.理论分析及计算的结果表明了该算法对于具有任意形状和大小的布局对象的三维布局问题来说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戴佐  袁俊良  查建中  郭伟 《软件学报》1995,6(10):629-636
[首页] « 上一页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下一页 » 末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