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检索    检索词:    高级检索
     排序:相关度 OA 时间 被引次数 点击次数 下载次数 共有10000条符合的查询结果,以下是第71-80项 搜索用时 51 毫秒
[首页] «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 末  页»
71.
下载全文  总被引:129,自引:2,他引:127
Otsu法是最常用的利用图象一维灰度直方图的阈值化方法之一,本文的目的是将它推广到二维直方图,二维otsu法除了考虑象素点的灰度信息外还考虑了象素点与其邻域的空间相关信息,通过与一维的0tsu法比较表明,在有噪声的图象中,本文提出的方法性能好得多.  相似文献
72.
下载全文  总被引:129,自引:4,他引:125
文章根据多层前向权、阈值神经网络的设计原则,将设计过程分成两步进行:先用尽可能少的领域将样本中的各类分隔开来,然后再用作者提出的交叉覆盖算法进行网络设计.文章给出两个很有代表性的模拟例子,一个是平面上两根螺线的分离问题,另一个是“无穷样本学习”的例子.模拟结果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   相似文献
张铃  张钹  殷海风 《软件学报》1999,10(7):737-742
73.
  总被引:126,自引:2,他引:126
首先对计算机人脸自动识别技术的研究背景及发展历程做了简单回顾,然后对人脸正面像的识别方法,按照识别特征的不同进行了分类综述,主要介绍了特征脸(Eigenface)方法、基于小波特征的弹性匹配(Elastic Matching)的方法、形状和灰度模型分离的可变形模型(Flexib… …   相似文献
74.
下载全文  总被引:125,自引:11,他引:125
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和开发被认为是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并在分布式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的软件构件技术主要还是着眼于构件实现模型和运行时互操作,缺乏一套系统的方法以指导整个开发过程.近年来,以构件为基本单元的软件体系结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它通过对软件系统… …   相似文献
梅宏  陈锋  冯耀东  杨杰 《软件学报》2003,14(4):721-732
75.
下载全文  总被引:122,自引:6,他引:116
视觉跟踪问题是当前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首先,对视觉跟踪技术在视频监视、图像压缩和三维重构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其次,详细阐述了该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其中的一些常用方法,为清楚说明这些方法,先对视觉跟踪问题进行了分类,然后介绍了处… …   相似文献
76.
下载全文  总被引:122,自引:3,他引:122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中,网络层的路由技术至关重要.分簇路由具有拓扑管理方便、能量利用高效、数据融合简单等优点,成为当前重点研究的路由技术.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机制,着重从簇头的产生、簇的形成和簇的路由角度系统地描述了当前典型的分簇路由算法,并比较和分析了这些算法的特点… …   相似文献
沈波  张世永  钟亦平 《软件学报》2006,17(7):1588-1600
77.
下载全文  总被引:121,自引:5,他引:121
随着网络系统应用及复杂性的增加,网络蠕虫成为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威胁.在网络环境下,多样化的传播途径和复杂的应用环境使网络蠕虫的发生频率增高、潜伏性变强、覆盖面更广,网络蠕虫成为恶意代码研究中的首要课题.首先综合论述网络蠕虫的研究概况,然后剖析网络蠕虫的基本定义、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 …   相似文献
78.
  总被引:121,自引:0,他引:121
文中从城市道路网络的特点出发分析了道路路段间的连通关系,得出一种求城市道路网络两节点间的最短路径的算法,算法的复杂度与网络节点数N成线性线性关系,即O(N),最后通过在GIS软件MapInfo中编制的算法程序实例,验证了算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9.
  总被引:120,自引:2,他引:120
Web服务的大量涌现对服务发现提出了挑战,UDDI上基于关键词和简单分类的服务发现机制已经不能很好满足需要.该文在分析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本体论和词汇语义相似度的Web服务发现方法.通过构建Web服务本体,给出一个明晰的Web服务发现的研究对象,指出可对Web服务进行… …   相似文献
80.
下载全文  总被引:119,自引:2,他引:119
计算机取证研究的是如何为调查计算机犯罪提供彻底、有效和安全的技术.其关键是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符合法律规定.介绍了计算机取证的过程以及取证软件的原理和实现,并且给出完整的取证实例.从理论和实现两个方面讨论了现有取证技术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由… …   相似文献
王玲  钱华林 《软件学报》2003,14(9):1635-1644
[首页] «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 末  页»